台风的名字命名是一个经过严格规定和程序的过程,旨在确保名称的易记性、文化敏感性和国际通用性。以下是对台风命名规则的详细解析
一、命名机构与规则
命名机构
台风的名字主要由世界气象组织(WMO)中的台风委员会负责确定。
具体命名工作则交由区内的日本气象厅(东京区域专业气象中心)负责,当热带气旋达到一定强度时,即根据命名表给予名字,并给予一个四位数字的编号。
命名规则
1. 名称来源台风的名字由台风委员会的14个成员(包括中国、朝鲜、韩国、日本、柬埔寨、越南等)各提供10个名字,形成一个包含140个名字的命名表。这些名字通常体现了各成员国的文化特色。
2. 顺序循环命名表上的名字会按顺序循环重复使用,避免了名称的枯竭。
3. 名称标准台风名称必须简短、易记,且不得使用政治、宗教和敏感的词汇,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议。
二、中国大陆、香港、澳门的命名特点
在中国大陆、香港、澳门地区,台风名称的命名规则更加具体,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色
名称组成台风名称由一个或两个汉字组成,如“海葵”、“杜鹃”等。
命名顺序按照汉字拼音顺序依次命名,确保名称的规范性和统一性。
避免重复一旦使用过的名字不会使用,以避免混淆。
特殊情况如果在一个年度里,新的台风名称都已使用完毕,中央气象台会重新启用名称序列。
三、命名背后的文化意义
台风的名字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。例如,中国提供的台风名字如“海葵”、“银杏”、“风神”、“杜鹃”等,都体现了自然元素和中华文化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。而其他国家提供的名字,如美国的“百里嘉”(源自马绍尔语,意为沿岸地区受风浪影响)、日本的“摩羯”(以星座命名)等,则反映了各自的文化特色和命名风格。
四、除名机制
为了保持台风命名的严肃性和公正性,当某个台风造成了特别重大的灾害时,为了防止它与以后的台风同名,会将其从命名表中删除。例如,中国的“海马”、“海燕”等名字就因台风灾害严重而被除名,并由新的名字如“木兰”、“白鹿”等取代。
台风的名字命名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,它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与和协商,旨在确保名称的易记性、文化敏感性和国际通用性。,通过除名机制等措施,也确保了台风命名的公正性和严肃性。